为切实提升思政工作队伍的育人能力水平,强化思政引领力,筑牢北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深入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9月23日至24日,学校深化顶层设计,精心组织谋划,成功举办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培训班。党委书记刘晓峰,党委副书记、校长杨敬民及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紧扣时代脉搏、突出地域特色,采取“专家授课+现场教学+交流研讨+实践研学”等方式相结合,为全校思政工作者搭建了一个思想洗礼、能力提升、互鉴共进的有效平台,成为推动队伍建设的思政大课。

高规格授课:汇聚顶尖专家,点亮思政智慧
培训特邀全国思政领域权威专家与一线骨干,为学员带来高质量专题报告。北京科技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长、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原司长冯刚教授,以《思政引领力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为题,从顶层设计视角剖析当前思政教育新形势,紧紧围绕“思政引领力”这一核心主题,深入剖析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与新机遇,并就如何推动思政教育创新发展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意见建议,为学校“北疆冰凌”思政育人品牌建设提供高位指引,其围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论述,让学员深刻把握思政工作规律与创新路径。

黑龙江大学党委学工部(武装部)副部长、2023年全国最美高校辅导员寇玉达博士,以《有理有据 用心用情:扎实做好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为题,分享20余项国家级、省级荣誉背后的育人实践。他结合教育数字化、辅导员队伍建设等研究成果,用鲜活的学生管理案例,诠释“以情育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方法,为学员解决日常思政工作难题提供实用策略,两场报告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引发学员强烈共鸣。

学校党委副书记姜国玉以《新形势下高校民族宗教工作重点把握的原则和热点难点问题》为题,以清晰的理论脉络、丰富的实践案例,从高校民族宗教工作面临的形势和特点、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应该把握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新形势下高校民族宗教工作热点难点问题及应对三个主要方面作专题报告。他强调,全体学员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用理论清醒铸牢政治忠诚,用能力提升练就过硬本领,用务实担当扛起职责使命,坚守红线底线,切实推动学校民族宗教工作创新发展。

沉浸式教学:立足北疆特色,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依托黑河“边疆、界江、红色”地域资源和马克思主学院“行走在中俄边境线上的大思政课”示范效应,本次培训创新设计“行走的大思政课”现场教学环节,组织学员走进国旗广场、王肃公园、瑷珲历史陈列馆、知青馆、军营哨所等8个特色教学点,让思政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红色历史、边境治理和地域文化,强化北疆高校育人戍疆使命担当。


在大黑河岛国旗广场,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杜英以《国门之下的信仰坐标》为题开启现场教学首讲,学员们在界江旁、国旗下感悟“身在最北方,心向党中央”的赤诚;在瑷珲历史陈列馆、王肃公园等场所,通过珍贵文物与历史场景,重温抗联精神与边疆人民保家卫国的奋斗历程;在边防哨所,与官兵交流戍边故事,深刻理解“国家大义”与“责任担当”的内涵。这种“沉浸式”教学将地域红色基因转化为思政育人资源,让学员在实践中汲取精神养分,为后续打造具有边疆特色的思政课程和育人实践积累生动鲜活素材。


高标准结业:凝聚奋进力量,开启育人新篇
在结业仪式上,优秀学员代表分享学习心得,交流培训期间的收获与感悟。姜国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要提高站位,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认识入手,厘清认清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提升本领,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性职能入手,不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情怀感使命感;要提前谋划,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性打造入手,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持续深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合力和水平,切实提升思政引领力,更好地肩负起北疆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

此次培训历时两天,设计科学、内容充实、安排紧凑,既为黑河学院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注入了新理念、新方法,也进一步激活了地域特色思政育人动能。参训学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把边疆红色资源转化为育人优势,用真情与智慧守护北疆学子成长,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培育时代新人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