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特约记者常昱)作为北疆边境高校,学校始终立足区位特色,将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作为育人核心载体,以“行走的思政课”为抓手,引导青年学子在扎根边疆、服务边疆中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形成具有边境高校特色的实践育人品牌。
校地校际联动,打造实践育人“大平台”。我校持续深化校地、校际协同,构建多元化实践网络。在2025年暑期,牵头联合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升级开展“七校边疆行 实践固边情”暑期“三下乡”活动,相较2024年五校联动模式,新增高校参与、拓展实践领域,形成校际协同育人合力。实践团先后走进中苏抗战历史陈列馆、瑷珲历史陈列馆、旅俄华侨纪念馆等红色阵地,通过文物观摩、场景复原体验,重温中苏军民抗敌史、近代边疆抗争史与侨胞奋斗史,让青年在触摸历史中深刻感悟“国家兴衰与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的时代内涵。与此同时,校地合作不断走深走实。联合黑河市爱辉区委员会、海兰街道鹿源春社区等打造“馆-校-站”创新实践模式,2025年上半年开展“伙伴领航站”青少年辅导活动3场次,为100余名青少年提供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与兴趣培养;联合黑河市科技馆开展12场科普进校园活动,覆盖2所小学、500余名学生,以趣味实验、科普讲座激发青少年科学探索热情,填补课外科学教育空白。


品牌矩阵赋能,构建志愿服务“新生态”。依托边境区位优势,我校持续打造专业化、品牌化志愿服务体系。组建了北疆青年普法服务队、外语国际志愿服务队、电商助农志愿服务队等7大特色团队,2025年首次成立国际志愿服务队,在“第二届中国·大黑河岛对外区域合作推介会”、中俄“六一”少儿互访、中俄狂舞大赛等活动中,志愿者以多语言翻译、外宾接待等专业服务搭建跨境交流桥梁,展现中国青年风采,获主办单位与外宾高度赞誉。志愿服务成果屡获省级、国家级认可。2025年,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获评“黑河市青年志愿者先进集体”,文化旅游学院“两弹一星”星耀北疆志愿宣讲队入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2025年上半年,该校志愿者累计开展服务144场次,总时长超7792小时,服务场景覆盖校园保障、社区帮扶、跨境交流等多个领域。


实践融入培养,激活青春戍边“源动力”。将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推动青年在服务边疆中成长成才。在暑期“三下乡”活动中,2025年制定专项实践方案,举办出征大会,引导学生结合专业优势参与边疆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工作。在西部计划招募中,2025年698名毕业生申报,147人成功签约西部计划志愿者投身乡村振兴、基础教育,以实际行动践行“扎根边疆、服务国家”的誓言。此外,“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为实践育人提供保障。实现“到梦空间”平台新生注册率100%,2025年完成3448名毕业生实践数据补录,6.8万余条活动记录为学生就业提供权威实践证明,让“实践经历”成为青年成长的“硬核背书”。


我校学子正以脚步丈量边境土地,以志愿服务传递温暖,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守护北疆安宁,让青春之花在祖国最北边疆绚丽绽放,为龙江振兴与边疆建设注入青春力量。